新建5座垃圾压缩中转站,改造提升42座垃圾站设备。
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目前全省共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4.4万户10.34万人,其中2.85万户6.61万人经过帮扶已消除风险。河北省委面对疫情防控艰巨任务,及时部署开展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活动,夯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9次视察河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推动河北发展最根本的政治引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最重要的行动指南。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张瑞雨摄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十三五期间,河北通过去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全省基本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推动河北发展,关键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2021年1月12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石家庄市调研检查。
王东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遵循。吕文惠老人怎么也没想到省委书记亲自来了。为进一步降低NOx排放量,有效解决机动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我市本着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的原则出台多项措施,提前淘汰老旧车辆,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防治大气污染要把企业管好,绝不是把企业管死、把产业管死,是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对企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做到一厂一策、精准管控。调整结构:减排降碳,绿色引领。回顾2021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带给我们由衷的欣慰和无比的自信,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敢打必胜,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扭转了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多年居全国末位的被动局面,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做好新一年度的各项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底气。根据专家分析研判,全市持续开展了整治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重污染天气应对等系列攻坚行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同时,通过政策引领,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污染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素有天空摄影师之称的王汝春,从2014年以来,一直坚持用镜头记录石家庄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明显成效。
科学谋划 打好精准治污组合拳石家庄市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管、控、调综合发力,环环相扣,久久为功,重在平常、日常、经常,把每一项管控措施落实到精细处。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30407辆,推广新能源车16662辆,建成充电站600余座,充电桩2万多个,建设数量居全省首位。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蓝天、白云、朝霞,你看多美,看着就让人高兴。
全力实施煤炭消费总量压减和清洁能源替代,做到新增涉煤项目立项零审批,采取综合减煤措施,严格控制钢铁、电力、建材等主要行业耗煤量。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平台接入了环境监测站、涉企在线监控、工地在线监控、渣土车在线定位、秸秆焚烧视频,以及气象预测预报等大数据,全市818家工地安装PM10在线监测仪1235台,视频监控6000余路,为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霾提供技术支撑。伴随着2022年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冬日的石家庄蓝天为幕、气爽天净,为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市委书记张超超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
展望2022年,推动省会石家庄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守护好气清天净、蓝天白云这一美丽省会的最靓底色,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我们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2021年5月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全员、全时、全域、全行业推进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实行双岗双班制度,及时下达管控指令,同时安排人员检查反馈指令落实情况,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消除污染高值。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宇骏多次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和调度会,谋划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五项机制。
2021年7月1日起,全市97家重型柴油车销售企业,已全部按要求销售符合国六a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全市公安和生态环境部门协调联动,组成联合执法专班,对危害群众生态环境安全、群众反映强烈的偷排偷放、超排超放、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同时,印发《石家庄市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行动方案》《石家庄市2021年强化劣质散煤管控工作方案》等多个方案,组织各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督导检查,严厉查处违规销售、存储散煤行为。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靠的是精准施策和担当实干。王汝春感慨着从追踪雾霾到记录蓝天的巨大变化。同时,紧跟环境执法进程,在媒体上公开曝光84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依靠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强大力量,督促企业牢牢树立环保意识,积极整改,不断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努力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全面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我市科学谋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制定了《石家庄市2021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实施大气污染管控 确保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高标准绘就打好全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作战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回顾2021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带给我们由衷的欣慰和无比的自信,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敢打必胜,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扭转了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多年居全国末位的被动局面,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做好新一年度的各项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底气。
新的一年,要绘就省会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画卷,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需要市场主体共同努力,需要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素有天空摄影师之称的王汝春,从2014年以来,一直坚持用镜头记录石家庄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明显成效。
2021年12月31日,市民王汝春指着清晨拍摄的照片对记者说。从他的电脑中打开2021年拍摄的360多张天空图片,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醉人的石家庄蓝,抑或还有朵朵白云点缀其间。
常态长效 绘就蓝天白云新画卷争取更多的蓝天白云是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方面,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持的出发点。同时,通过政策引领,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污染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期间,优先保障正面清单企业,不限产、不停产、少检查、少打扰,利用分表计电、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远程执法手段实施监测监控,对正面清单企业减少非必要现场执法。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靠的是精准施策和担当实干。
同时,紧跟环境执法进程,在媒体上公开曝光84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依靠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强大力量,督促企业牢牢树立环保意识,积极整改,不断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努力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全面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网格化环境监管1+4问责机制等五项制度,大力加强了制度保障,通过全方位加大环境监管密度、力度、广度、深度,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全市上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劲头,敢啃硬骨头的拼劲和韧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蓝天白云、群星闪烁成为常态,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生态宜居、宜商宜业的优美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
各县(市、区)对标对表抓落实,各方携手齐参战,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落地见效。防治大气污染要把企业管好,绝不是把企业管死、把产业管死,是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对企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做到一厂一策、精准管控。
市委书记张超超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9月以来,省生态环境厅每日精准调度、指导帮扶,特别是进入12月攻坚月以来,抽调多地执法人员490余名开展集中交叉执法。为进一步降低NOx排放量,有效解决机动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我市本着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的原则出台多项措施,提前淘汰老旧车辆,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市密切跟踪调度大气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一步加快了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步伐。
调整结构:减排降碳,绿色引领。我把家从外地搬了过来,以后就在这儿定居啦。
市生态环境局常态化实施局领导和科室驻县包联、各县(市)区安排双驻厂员进驻重点企业全面督导帮扶等工作机制,确保重点时段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市生态环境局组建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精准指挥调度,最大程度削峰降速,尤其是针对重污染天气过程,提前预警、迅速响应,分类管控,无缝衔接。
出动执法人员4260人次,检查重点排污单位1556家次,发现环境违法问题230个,办理自动监控设施违法案件8起,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保证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我市科学谋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制定了《石家庄市2021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实施大气污染管控 确保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高标准绘就打好全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作战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 1996 - 2019 鸣雁直木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汤小西路